星期二, 2月 21, 2006

這是對人性的折磨...


今晚拜奧脫之賜我有幸以免費的代價去觀看我期待已久的史帝芬伯的大片,或許因為史伯同時也是個猶太人,在處理這樣以以巴衝突為背景故事的處理手段能如何圓融卻不失立場的訴說這以真實國際政治事件為本的故事,除了好奇就是帶著極大的期待。
猶如我在觀看電影前閱讀電影介紹一般,片子一開始,原本幕尼黑奧運的歡樂與希望與其後巴解恐怖份子劫持以國9名奧運選手(兩名已被槍殺)為了讓解放巴勒斯坦議題躍上國際所作的必要手段,以一個令人震撼的大屠殺開啟了整部片緊繃的氛圍,一個被以色列情報局挑上作為復仇小組的組長的故事作為後續敘事的主軸,其後,可以想像到不斷的政治衝突與仇殺猶如我們每日在國際新聞看得到得新聞片段一般(只是看此片是用主觀角度看我們熟悉的國際政治衝突),或許,在來看這部片之前,我們會預設動作片正義的一方為何?誰又是惡魔黨?然而,在兩個小時又五十分的過程中,我們不停的看著人們死亡、掙扎、罪惡感、痛苦、懷疑、線索、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不信任、國族主義、對家的思念與回歸...等等,許許多多複雜情緒在劇情中竄流著;以巴衝突,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歷史以及民族性作祟下,為了滿足大部分人國族主義的愛國心態,不同人種之間產生了意識形態延伸出來的生靈塗炭,這並非是部政治偏頗的作品,反之,在以色列人為主要敘事者的第三人稱角度進行的故事,我們看不到對以巴兩方熟對熟錯的見解,反之對於人性的刻畫,我們看到在國族主義的大帽子底下,國家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主流價值裡,我們每個不過就是個平凡人,無論你是007,無論你是巴解領袖,對於一個人而言,“家“是我們永遠的牽掛,無論如何,你想保護的,終究是你最愛的人,你的家人,彰顯的不過是自古以來不變的之所以為人的價值觀。
意識形態上的討論之外,越戰以降,對於戰爭的詮釋與人性的矛盾,即使如暗殺般的個人或小組行為,人殺人仍是不變的定律,自古以來,人的歷史即是血腥的歷史,戰爭、暗殺,不斷的人殺人,是人性,也是違反人性,這樣的矛盾,我們不斷看著主角,一面面臨著國族主義大帽子的熱血沸騰,一面面對著夜晚自省中對於殺人的矛盾,人性本身,或許,就是個悲哀。
國際政治本來就是個不討好的敘事議題,史帝芬.史匹伯以身為猶太人處理以巴問題更是個挑戰,此片觀後,我沒有看到導演對以巴問題的立場,然而對於人性的陳述與討論,卻讓我留下不少思考空間,這是永遠沒有答案的,猶如以巴問題。永遠找不到答案,永遠不會有個公正的判斷,劇末,主角回歸家庭,人性的根本價值,然而,殺人後心裡的傷卻永遠不會痊癒,惡夢將持續直到他的生命結束。
將近三個小時的電影,沒有想像的睡意,沒有對於歷史對錯的定論,無法不思考的,永遠是人性中的善與惡,價值觀的天秤兩端。

沒有留言: